想要擁有理想中的房子,就必須承擔相當的房貸。
近年台灣房價高漲,買房壓力大增,然而除了籌備頭期款外,之後的房貸也十分可觀,雖然現在利率並不高,但若家庭想住到大一點坪數且離市區不太遠的地方,金額仍是十分可觀。再者對自住族群來說,房貸一揹恐怕就要十幾二十年,若不作好萬全的打算,恐怕會被房貸壓垮;因此提醒付得起的房貸,比買得起得總價更重要。
或許正好適逢選舉年,政府打房地產投資客意圖明顯,針對擁有多屋、豪宅等人祭出一連串措施,導致近期房市冷清許多;反觀自住族群由於不受政策影響,因此想買房的心態也開始蠢蠢欲動。優美地產企研室召集人葉立敏就表示,想買房自住的民眾,除了遵守333原則外,建議買15坪以上房屋、且買房金額要計算到極限,最後若非純投資、盡量連本帶利還。
房貸≒儲蓄 最多不可超過4成
一般提到的333原則,是指每個月償還的貸款金額不要超過薪水的1/3,剩下1/3則是用在生活開銷,其餘則是儲蓄理財。不過對自住客來說,因為房子是自己的,所以房貸多少有點儲蓄的概念,葉立敏認為,房貸最多僅能佔到4成,否則在大城市中會居大不易。
至於夫妻或者情侶合買的話,視雙方工作情況,房貸可能會拉高到兩人總薪資的1/2,因為多一個人幫忙分攤房貸以及生活開銷,所以才能提高比例,但收入一半都拿去繳房貸,基本上也是極限了。此外也有可能會發生意外事故或者分手等因素,使得房貸過重,這也是需要納入考量的。
若非純投資 盡量連本帶利還款
葉立敏強調,付得起的房貸,絕對比買得起的總價更重要。雖然銀行通常會有1-2年不等的寬限期,讓民眾可以只還利息不還本金,但是這只是先甘後苦而已。在寬限期間看來,似乎每個月繳納的「租金」很便宜,但是卻是將痛苦延後;待寬限期一結束,貸款壓力會突然變得十分龐大,恐怕將透支自己的金錢。
此外,雖然可能現在的收入可以償還的起銀行貸款,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假使突然家中有突發狀況、身體健康出問題等等,都將直接影響還款能力,所以並不是說只要能力可以達到,能貸多少就貸多少,還要檢視自己是否有長期的還款能力。
自住最好買15坪以上 可貸款成數較高
在挑選房屋上,雖然許多小資族習慣購買小套房,但是葉立敏提醒,對於權狀15坪以下的房屋,通常銀行都只能貸款到5成,也就是說自備款高達一半;優美地產分析,主要是因為通常購買這種小套房的人,都是經濟上比較不強,未來環款也可能比較困難,所以才不願意給太多房貸。
反觀15坪以上的「大套房」通常可以拿到7、8成的房貸,購屋族的自備款只要準備2-3成就好。尤其是首購族或者夫妻能夠拿到較多的優惠。相比之下或許以總價來看,小套房的確比大套房便宜許多,但是所需要的自備款其實差距並不大,因此不如直接考慮大套房,住起來也比較舒服。
計算到極限 任何花費都要納入考量
除了頭期款與每個月的貸款償還外,民眾往往忽略了一些額外但卻又是必須的開銷,因此如何將所有花費記算到極限,以避免買了房子之後發現手邊資金周轉不靈。葉立敏表示,買房的時候,最好手上還要有多出來的鬆動資金可以運動,大約需要20-30萬不等。
買房子是件大事,不只要負擔房屋總價,還有代書費、過戶費、以及房仲費等;若是買到新成屋,恐怕還要有牽管線的費用、裝潢費,以及家具裝置費,林林總總加下來,金額也不小。特別是代書費、過戶費這類無法積欠的開銷,最容易影響資金的周轉。
此外葉立敏建議,從租房子轉向買房自住的民眾,每個月的水電費、網路費、管理費等等,也都盡量要考量進去,否則原先以為買房後,薪資剛好可以繳交銀行貸款,卻被其他開支打倒。
新聞來源:鉅亨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