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土壤液化懶人包 11招教你看懂自家安全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活化土地美化帳面 政商皆然

今天有一則報導,表面上是在談論國營事業近年經營績效低落、亟待重整,但相關研究機構的評估報告內容,卻突顯近年台灣帳面GDP數字只靠不動產,甚至土地資產活化撐起的事實,甚至是背後更深層的經濟發展困境及真相。

根據經濟日報及工商時報報導,國內知名國營事業之一的台糖,日前委託台綜院進行該公司民營化研究;昨日台綜院舉行說明會發表研究結果指出,台糖應調整八大事業單位,不過工商時報報導標題,卻引述台綜院長吳再益說法指出,「(從這幾年的損益表來看)除土地資產挹注獲利外,其他事業都是虧多盈少,甚至無太多競爭力;只靠處理土地來美化帳面,實非長久之計…」

無可否認地,台糖八大事業群(砂糖、蓄殖、精緻農業、生技、休憩、油品、商品銷售及量販)的經營情況確實不佳,是靠第九部分,也就是土地開發創造收益。而事實是,無論未來台糖是民營化或維持現狀,土地資產活化恐怕仍是短期內,該公司的唯一穩當『金雞母』。

然而還不光是台糖如此而已;就住展企研室的觀察,這幾年喊著要進行土地資產活化,或實際已在進行中者,無論國營或民營企業,還真的不勝枚舉;甚至就連中央或地方政府,也都是靠土地(重劃)籌財源。最好的例子,不就是之前鬧得頗大的苗栗大埔徵地爭議?姑且不論工商園區未來能否成功招商,至少透過區段徵收重劃為工商園區後,縣府(及相關人士)已經因為土地帳面增值而先撈一筆!

當然,苗栗縣徵地手法極端粗暴,實不足取;一般公家或民營企業則都還是取原本就持有的土地資產,如閒置土地或舊廠遷移做變更開發,正正當當。但無論如何,這仍反映一項事實,那就是這十年來,台灣整體經濟產業發展原地踏步,人民平均薪資實質倒退,整體稅收衰退,最後只剩土地資產一項還有剩餘價值可言。

再看98年馬英九宣布調降遺贈稅率,也信誓旦旦稱要引進海外(華人)資金回來行實體投資。但不僅無配套,官僚文化還繼續成為絆腳石而非助力;如此情況,誰要(敢)投資?所以這些回流熱錢,自然轉向投資商品市場,而且比來比去,多數都流到價格最穩定,與土地相關的不動產市場上。結果就是,從大台北都會精華區為核心的這波資金行情,及後續產生的外圍區域跟漲及高漲民怨等等。

更嚴峻的是,到目前為止,仍沒有看到為政者據此提出真正有效的解決策略;如此這般,當這波資金行情告終、利率開始反轉而上時,台灣不動產市場乃至整體經濟的考驗才要開始!

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 www.myhousing.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