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政策組組長江尚書表示,首爾為了舉辦1988年的漢城奧運,大量拆除違建,導致容納低收入階層的住宅管道消失,引發嚴重社會衝突。從那時起,盧泰愚總統宣布啟動「永久賃貸住宅」政策,由政府出資興建社會住宅,廉租給無自有住宅的經濟與社會弱勢者。
江尚書說,和台灣目前的社會住宅不到一萬戶,所占比例更只有0.1%相較之下,韓國社會住宅目前已有百萬戶。如今,「興建社會住宅」是韓國朝野共識,也是全民共識,歷任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期間都必須提出社會住宅計畫。現任的總統李明博提出在2018年將社會住宅存量提升到12% (約180萬戶) 的目標,而反對黨更提出15%。因為他們相信,足夠的社會住宅存量可以穩定國家的住宅體系,也讓整個社會在面對經濟不景氣的衝擊時能更加強韌。
江尚書進一步指出,韓國的社會住宅原本是興建給最經濟弱勢者,發展到現在是中等收入戶也可伸請。韓國的社會住宅也開始強調品質的提升。例如,社會住宅的興建會注重環境生態的保護,並且在室內設計中納入綠能科技,降低能源耗損。住宅社區的規劃也會將通學步道納入考量,讓孩童可以安全地走路上下學,免去父母接送的煩惱。每個社區內的托兒所、老人中心、圖書館、遊戲場也成為基本配備,社會住宅的公共設施甚至維護地比私人社區還要好。
江尚書說,韓國是亞洲經驗,值得台灣學習。江尚書表示台灣的社會住宅比較像是商品,投資的工具,而非完全以居住為考量。台灣可以發展公共租屋的市場,學習韓國建立一套住宅體系,讓無力購屋的民眾及弱勢者,也能夠用合理的負擔來選擇品質適宜的住宅。
新聞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