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土壤液化懶人包 11招教你看懂自家安全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家戶購屋比數據 無法反映真實住房需求

雖然目前內政部公佈的去年全台各區買賣移轉棟數數據尚不完整,除五都外,其他地區數據僅統計到去(2012)年11月,不過房仲業仍搶先統計去年全年六都(含桃園縣)的家戶購屋比(買賣移轉棟數/家庭戶數×100%)。

而曝光後,各報引用此消息的比例不低,但標題則稍有差異;大致情況則是,桃園縣6.0%為六區之冠,台南市則以3.2%居末位,而由於去年全年全台買賣移轉棟數呈現衰退,因此六都中,只有高雄市成長2個百分點至3.8%,其他則全部走跌,其中又以大台北二都雙雙下跌1.2%為最多。

一般而言,業者會拿這個「家戶購屋比」來說明一個區域的房市需求面;如果購屋比高或成長,代表當地民眾購屋能力及意願較高,反之則可能是民眾經濟力有限、購屋意願較低,或房價太高等。

然平心而論,台灣房市制度仍存在有待改善的問題(主要是稅制),加上華人喜將房地產當作家戶財富象徵的民族性,使得這家戶購屋比數據,或許能說明一個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展望,但卻無法反映真實的自用購屋需求或能力。

好比連兩年家戶購屋比居六都之冠的桃園縣,或去年度唯一正成長的高雄市,據住展企研室了解,基於不同的利多題材簇擁,近年房市買盤中,投資比例都出現大幅提升。此外,雙北市家戶購屋比陡降,也是投資者轉移陣地(到桃園或其他地方)所致,自用需求的變化其實有限。尤其,相關業界對此類購買目的,態度隱諱居多。因此實際的投資比重,恐怕比檯面呈現的數據還要高。

房市投資比例偏高之下,除房價容易被快速墊高外,家戶購屋比數據也會失真;可能某家戶名下有多筆不動產,或找人頭登記,就形成統計上的灰色地帶。也就是,數據上呈現多個家戶都購屋,但實際上卻是少數家戶購入、持有多筆房產,有些家戶名下住宅則並非真正自有,或根本仍無力購房。

而聯合報獨家揭露的一項消息,或許才更能顯示台灣的住房需求面;那就是內政部營建署的弱勢族群住宅租金補貼,今年申請人數大增,卻因經費短缺,而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如家戶購屋比最低的台南市,今年有逾8100戶申請,但名額不到兩千戶,等於三分之二以上將無法獲得補助;家戶購屋比最高的桃園縣,『竟然』也有近8千戶申請,但名額不到1900戶,向隅者比例還高過台南市。

這樣的窘境,或許是因為去年經濟不景氣所造成;但其實才更顯示出台灣住房市場的需求面問題,也說明家戶購屋比數據真的僅供參考,無法反映真實的自用居住需求面。

住展企研室之前即一再提出呼籲,有限資源須用在刀口上,也就是以幫助最弱勢者為優先。因此,浮洲合宜宅出現六搶一、林口A7宅還沒開賣就超過四萬人登記,仍無法真實反映台灣的住居市場需求或議題,因為還有能力籌出自備款購房的,絕不是最弱勢者;真正的弱勢者,有些連最起碼的居住保障或租金補貼,都還是得不到!

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www.myhousing.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