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土壤液化懶人包 11招教你看懂自家安全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倫敦:不是房奴的悲慘世界

在全球性大都市中,倫敦向來以“昂貴”著稱。各種物價不僅遠高於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也遠高於紐約、巴黎這樣的老牌都市。比如玩具店里一個中等大小的毛絨小熊,中國最多100多元就能買到,倫敦卻要150英鎊。在房地產領域,倫敦房價更是號稱冠絕全球,最貴的公寓海德公園一號售價相當於人民幣68萬元/平方米。

但倫敦沒有成為房奴的悲慘世界。普通倫敦人仍然可以安居樂業,沒有被高房價趕走;來自全世界的外來移民不管貧富,也都能在倫敦找到棲身之所。這並非因為倫敦有個英明有為的政府,而是市場自有其自然調和之道。

黃昏走在市中心的海德公園,天鵝與烏鴉都能吃到游人施舍的面包,松鼠和狐貍一樣不怕人的接近。抬頭看到的四座鉆石形玻璃建筑就是海德公園一號,地理位置的確得天獨厚,這里位居最繁華的商業區肯辛頓中心,女王的家白金漢宮就在十幾分鐘腳程之外,一道圍欄之隔就是160萬平方米的海德公園。既富且貴,還盡享自然之美。

海德公園一號面積最大的一套1858平方米的“樓王”已售出,買家是卡塔爾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謝赫·哈馬德·本·賈西姆,他為之付出了1億多英鎊。以他為代表的中東買家占了1/4;俄羅斯買家最多,占1/3;本國人占1/5;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地區買家占了22%。

這也是倫敦整個豪宅市場供求關係的縮影。因為保護歷史建筑的原因,倫敦市中心的新建建筑很少,供應稀缺;而因為文化、教育、金融環境和稅收制度的吸引,來自全球的高階買家卻很多。豪宅的房價自然被推高,在很難買到市中心豪華公寓的情況下,國外買家已經開始把目光轉向擁有大片牧場的郊區鄉村別墅。

但普通住宅的價格最近5年來不僅沒漲,還因為金融危機而微跌。750萬倫敦人中的大部分,住在構成城市街道主體的聯排住宅里。這樣的住宅多為兩個開間、二層或三層,正面臨街,背后有個小花園。面積多在150~300平方米之間,建筑多為深色調的維多利亞時代風格,的確多數建筑已經傳承了100年甚至更長。這樣的聯排別墅價格對倫敦人來說仍然頗為親民,在東區奧運村附近,中介掛出這樣一套住宅:兩個雙人臥室,120年歷史,30萬英鎊。當然在環境更好的西區,這樣的聯排價格要貴上很多,50萬~150萬英鎊不等。這樣的地段、戶型和價格,與上海、北京相比,只能說是價廉物美。

倫敦年人均收入6萬美元左右,上海最新公布的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人民幣3.6萬元。即便如此,大部分的英國人還嫌房價太貴,只有35%的人擁有自己的住宅,65%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寧愿租房。6萬美元收入的倫敦人覺得30萬英鎊的聯排太貴,3.6萬元人民幣收入的上海人卻在熱捧300萬元人民幣的公寓.

最近房產稅全面征收的傳言泛起,中國房地產界和地產股投資者對房產稅擔心如洪水猛獸,準備買房的消費者則期盼房地產稅能像救世主一樣降低房價,英國人如果看到這兩種心態只會啞然失笑:物業稅哪有如此功效,只不過是大一號的物業費。

倫敦很少有中國這樣多棟高層圍合的小區,大多是聯成排構成街道的聯排建筑,也就沒有物業公司的服務,無需繳納物業費,自掃門前雪;但社區的大公共服務,如消防、警察、圖書館、學校和居民垃圾清掃、街道清潔等還需要地方政府來提供,地方政府25%的收入來源就是社區居民繳納的物業稅.

英國以往是按人數收繳人頭稅用於社區服務,因為備受批評,從1993年改成按住宅價值分八級征收市政物業稅,4萬英鎊以下的房產,每年征收845鎊;最高的是32萬英鎊以上房產,每年征收2536英鎊;2008年英格蘭地區平均每所住宅交納的市政稅總額為1146英鎊。

這樣的金額對英國人來說還是可以承受的,何況還不用像中國人那樣每月交物業費,更不會因此賣房,造成市場大跌。

新聞來源:鉅亨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