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土壤液化懶人包 11招教你看懂自家安全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只看商機不論公共性 都更風險當然高

稍早北市高調宣佈第一宗『一坪換一坪』、位於南港舊市區的都市更新案正式啟動,同時倡言『都更復活』。確實,從三月底北市『依法』代建商強拆之文林苑事件,到內政部提出修法,外界確實充斥『都更已死』的論調。而北市府大動作公佈南港該宗更新案,確有高度的宣示意義。

只不過根據今日相關報導,業者似乎還是不大領情。該篇報導引用建商公會相關說法指出,內政部稍早修法提高整合門檻,同時在地方政府代拆釘子戶之規定部分,加入更多步驟,避免文林苑事件重演,都將使得都市更新推動成本墊高、難度更增,因此公會內部決議,將都市更新列為『高風險事業』。

都市更新的未來,會因南港該宗興富發建設主導的一坪換一坪首例,而起死回生或如建商(公會)所稱,因增加文林苑條款而更窒礙難推,讓業者寧可選擇不玩?
住展企研室認為,固然都市更新推動會產生商機,吸引投資,這在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社會中也是再正常不過;然而都市更新本質上還是公共政策,如果未能秉持此原則,則一切仍是空談,過去發生的爭議,未來還是會再重演。

看看歐美日推動更新的經驗,中間當然也歷經很多次折衝及法令檢討修改,甚至也曾出現類似文林苑這樣,人民私權與更新事業之間孰輕孰重的爭議。不過從結果來看,更新推動到完成,成功案例動輒五年、十年,司空見慣。因為要成功推動,就必需凝聚符合公眾整體利益的共識,少數人可能失去某些權利或造成短期不便,但長期而言仍能蒙其利。

如日本近年推動更新,其實自力整合推動的比例愈來愈高;因為日本人民了解,固然短期可能不便或必須做出若干犧牲,但長遠來說,生活品質還是能夠獲得改善。至於開發商,則是合作夥伴,而不是事業主導者;更重要的是,他們是著眼長期收益,而不是直接賣斷的短期獲利。

平心而論,現行更新條例,無論有無加入文林苑條款,時間成本拉長,都是應然,且是必然;而這對多數以賣斷為獲利模式的本地業者來說,當然是高風險。然而,如果相關政策推動,不能從偏向商機角度拉回公共利益面向,則無論業者須承擔之風險高或低,真正的都市更新實踐,在台灣都將是痴人說夢、海市蜃樓!

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www.myhousing.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