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土壤液化懶人包 11招教你看懂自家安全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光是補貼還不夠 議員、民團建議因地制宜

對於購屋住宅貸款補貼和租金補貼的申請比例落差,民代認為須調整比例,市府也應提出自己的住宅政策,但勞團認為,光是補貼,仍不是最好的政策,因為地域性、族群不同,對補貼需求的程度、金額也不同,應提出能滿足各階層、族群的住屋政策,否則民眾永遠只能望屋興嘆。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副召集人呂秉怡說,類似補貼政策效應有地域差別,如北部房價高,租金補貼雖然台北市加碼從三千六百元提高至五千元,但對民眾而言仍是杯水車薪,不過對中南部可能發揮較大效應,政府應思考如何調配整體有限資源。

呂秉怡說,現今的房價,對年輕人或無業者,恐怕只能望屋興嘆,但政府有責任建立居住社會安全網,並整合社會福利,因為當今的政策,不一定能服務到弱勢,他舉例,若老舊公寓能透過政策活化,以數年時間包租,並增加輪轉率,可協助民眾購屋前的過渡期,比國宅政策更好。

台灣勞工陣線執行秘書楊書瑋說,在政府所謂開放市場機制下,民眾無法負擔高房價,補貼政策可能因條件限制或房東相對提高租金,且補貼只是一時,長遠來看,並無實質美意,政府應評估社會住宅,對民眾才是真正受益的政策。

市議員黃秀珠說,她曾接過很多民眾反映,錯過申請時間,因此需求與補貼時間出現落差,政府應加強宣導。

市議員陳世凱說,除了仰賴名額有限的中央補貼政策,市府也應評估市民需求,提出自己的住宅政策。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