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今日聯合報引述房仲業說法,去年8月實施、10月中後揭露的實價登錄資訊,不但時效性有問題,且全台平均揭露率只有四成,北市更僅兩成,使得業者向官方購買實價資料後,發生使用或統計上出現困難。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消息,或許和稍早傳出頂好商圈店面每坪1144萬成交,官方實價登錄網站卻查詢不著有關。根據相關消息指出,該筆店面在2/22就過戶,但至今仍未揭露;而主管機關地政司說法是,他們認定該案價格偏離市場行情,按目前「排除過高、過低價格」的規則,暫不予揭露。
不過地政司也表示,為了促進台灣房市資訊透明、讓市場發展更健康,未來傾向全部揭露,過高、過低者則採取另行註記說明的方式。
然而住展企研室必須不客氣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想當初相關法源訂定時,無論提案立委或官方,都一再搬出去識別化的大帽,但這肯定影響資訊的代表及參考性。當然,更大癥結還是,把原本該是官方自負的登錄資訊責任推給業者;結果變成官方現在還要另外派員進行調查,以確保資訊是否具正確性或代表性,而且揭露前還得去頭掐尾。這些現在一一浮現的問題,早在制度實施前,本室就已預言,一定會發生!
試想,如果今天登錄方式,是在任何產權進行移轉的當下,就由地政相關單位人員同步進行交易價格資訊登錄,並由公正第三者監督之,而不是現在這樣,等交易完成後,再由業者(代銷仲介或地政士)做登錄,則上述問題發生機率其實降低甚多,同時更能防止部分不肖業者從中進行操弄造假。
當然,無論誰來登錄有關資料,時效性較差的問題是不可能避免的。一般從交易行為決定(簽約)當下,一直到產權移轉登記,因為中間通常還有房貸審核及各項行政作業等程序,遞延一到一個半月實屬常態。因此,官版實價和市場行情出現一到兩個月的時間差,是可接受的。
至於揭露率上,則顯然可補強的地方就很多。然而同樣地,如果今天是在產權移轉當下即做登錄,則官方就不需擔心是否具代表性或者價格是否偏離行情等,反正就全數予以揭露即是。而今天如果市場資訊真正趨於透明化,則一旦交易價格真的偏離行情,說實話,大家心中也早就有一把尺,知道這是不具參考性的;甚至,一旦資訊真正透明化,交易價格偏離行情的情況,其實根本不會發生!
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 www.myhousing.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