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土壤液化懶人包 11招教你看懂自家安全

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閒置校地建社宅 專家:只是治標

「整併同學區的校園,讓閒置校地改建社會住宅的反彈聲浪降到最小!」針對即將上任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提出的校地改成社會住宅一事,學者與立委受訪時都表贊同,但房地產專家田大權則質疑,政府如何預估現在閒置的校地,未來不會有需求?他強調,擴大檢視所有國有土地閒置地才是治本的方法。

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於立院指出,將積極與教育部和國防部進行協商,試辦閒置校舍改建成社會住宅,對此,即將出任台北市副市長的張金鶚也贊同此法,他認為把目前精華地段的閒置校地改建為公營住宅,是另一種都市更新的方案。

針對此項政策,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以及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吳杰穎都憂心表示,此法雖立意良善,但政府推行時若無完善的溝通與規劃,必遭致校方和居民的反彈;吳杰穎還說,社會住宅已被標籤化,政府應從都市更新的容積獎勵著手,並輔以配套措施,如此推行的成功機率較高。

莊孟翰則認為,面臨少子化和高齡化社會的到來,這項政策若能落實必是一大福音,但政府須在完備的計畫以及多次的宣導、溝通之後再推動;社會住宅設置的地段很關鍵,因為無論未來要供應給弱勢民眾或老人使用,都會有居住品質下降、房價下跌等憂慮聲音出現,因此政府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如何回饋給附近居民、如何配套?

「交通便利、鄰近醫院是首選。」莊孟翰指出,以萬華區附近的龍山、西門和老松3座學校為例,老松小學已從30年前的1萬多名學生降到目前的500到600人,因此政府必須想辦法整併,將3所併為2所,並把交通便利和鄰近醫院的校址做為優先改建考量,而非將閒置校舍直接改建。

親民黨團總召李桐豪也說,校地過剩的問題越演越烈,因此政府應從學區分布去規劃,將同一區的學校做整合而非校地的分割,讓1個學校能夠完整地空出來,做為社會住宅的預備地,如此才能讓反彈聲浪降到最小。

不過,房地產專家田大權質疑,政府該如何預估現在閒置的校地,未來不會有發展的可能?過去台灣就因ECFA而大量拋售農地,導致現今農地不足;他認為,政府應該把目標放大為活化國有土地,將範圍擴大到所有國有土地閒置地,且由單一主管機關負責,才不會有多頭馬車的現象。

新聞來源:醒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